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熱愛園藝的電腦老師許育豪

文/陳芸英
圖/許育豪提供

許育豪是高屏地區的盲用電腦老師,也是蝙蝠電子報「iPhone 小撇步」的專欄作者,曾任高雄雄霸盲人棒球隊隊長和高雄市123視障追風協力車協會理事長,也是視障音樂比賽的常客,還學過武術;除此之外,他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興趣——園藝愛好者。

高屏地區的電腦老師許育豪,也是園藝愛好者。

這些資料看得出他是個多才多藝的男孩。然而,大學之前,他卻是另一種性格的人。

80年次的育豪從小就被診斷為視網膜色素病變。父母得知消息,宛如晴天霹靂,慌亂得手足無措,帶他四處求醫,求神問卜,嘗試各種民俗療法,他們總抱持著一絲希望,從不放棄任何可以治癒兒子眼疾的機會,但事與願違。父母求助無門,長期唉聲嘆氣,以淚洗面,全家籠罩在一片低氣壓的氛圍中。

育豪就讀於一般學校,雙眼只能分辨顏色和粗大影像,無法看清細微事物,閱讀得靠放大鏡。他的個性內向膽怯,求學過程飽受排擠、捉弄、霸凌;他無力反抗,只能隱忍、壓抑與逃避。「我很自卑,總覺得矮人一截,甚至覺得自己不是個正常人。」他在學校獨來獨往,沒有朋友,極少與人互動;就連過年過節,當親朋好友到家裡聚會,他也感到恐慌,逕自躲到後院的花園裡。

花園似乎是個避風港。他喜歡與植物為伍,種植盆栽不需要太多的視力,雙手觸摸泥土的感覺療癒人心;所以高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佳冬高農園藝科,他專心鑽研,每學期成績都名列前茅,高三獲實習獎,推甄上屏東科技大學農業相關學系。這原本是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但因為得念原文書,再加上擔心自己無法適應獨自在外的大學生活,打了退堂鼓。

休學那年,父母剛好在離東港住家開車約半小時的枋寮買了一塊5分地。那裡遠離塵囂與人煙,家人都嚮往寧靜的田園生活,希望將來假日有個好去處。

育豪在農地剪草。

當時的育豪對未來感到茫然,便將大把時光投入到這塊土地上。

但他尚未滿二十歲,做父母的怎麼想都覺得這年紀的孩子應該在大學校園而不是農地,至少要體驗大學生活。在家人的盼望下,他念了屏東美和科技大學一門連自己都不喜歡的美容系。

原本只是抱著消極的心態念大學,沒想到大學為他打開新視野。

很幸運地,他遇到一位理解視障者的輔導老師,鼓勵他參加愛盲基金會所舉辦的活動,他這才開始接觸視障界,學習定向行動、生活自理、盲用電腦;一位同為視障的社工系學妹則熱心的與他分享許多視障相關資源,包括幫他申請白手杖;在資源教室,他發現很多其他障別的學生,原來自己的情況並不糟,居然還能協助他人……「我的心境有了微妙的轉變,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不再悲觀。」他的求學路走到這兒,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育豪有了自信後,樂於參加戶外活動。

他逐漸打開封閉的心,重拾自信,也重溫小時候對音樂的興趣。育豪的阿姨是古箏老師,從小耳濡目染,在音樂的薰陶下,迷上吹管類樂器。課餘之暇,他在校園勤練中國笛,參與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得到優等獎;他嘗試參加歌唱比賽,成績亮眼;他還特地到高雄找老師學習吹奏洞簫,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奠定了笛、簫和音樂的基礎。

育豪喜歡唱歌,常參加比賽。

畢業前,透過愛盲基金會的培訓,育豪取得電腦教師證。

這張證照對他非常重要。傳統家庭的父母對於視力不佳的孩子大多心存虧欠,常對他說,「你不用擔心錢的問題,我們可以養你一輩子。」但育豪希望有一技之長,自食其力。

取得證照後,高、屏地區的視障機構聘請他擔任盲用電腦老師,教授內容包括目前最夯的手機操作,就業之路於焉展開。

他的教學都採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他解釋,「我還是不適應面對群眾講話,沒辦法啊!這是我的罩門。」

育豪都採一對一教學,學生年紀普遍年長。

機構之一的盲人重建院都屬後天失明者,有的年逾八十。高齡學生上的大多為手機課,例如與親朋好友互動的LINE。但由於年紀大,記憶力稍差,有時上一堂課教的下一堂課可能就忘了,得不厭其煩地重複教學;有些學生屬多障,手指無法順利的在手機上移動,這得另外找輔具協助,所以老師的耐心非常重要。能以自身經驗幫助視障朋友學會利用語音操作智慧型手機,縮短明盲之間的差距,他將此視為一份助人的工作,有意義也有成就感。

他善於運用科技產品解決生活問題,也將提高便利性的視覺輔助分享給學生,並透過電子報專欄「iPhone小撇步」,介紹實用的視障資訊,嘉惠讀者。像是由韓國團隊開發的「Sullivan +」,這套軟體整合多項視覺輔助功能,只需利用相機將想要辨識的內容拍下,系統會利用 AI 進行分析辨識,在極短的時間內朗讀識別結果,這專欄相當受歡迎。

不過高屏地區的學生不固定,教學之餘,他大多從事居家與農地的園藝工作,園藝工作占據他一半以上的時間。

育豪在東港的家裡有著前庭和後院,種滿了許多的花草樹木;庭園裡的樹木需要定期修剪,他得搬三角梯爬上去修剪枝葉,有時動用電鋸,這動作看似危險,但他說,「我很謹慎,每次都小心翼翼,完成任務。」

修剪下來的枝葉,他以碎枝機打碎,製成落葉堆肥;經過發酵腐熟後成為肥沃的栽培土壤;家裡也種了些蔬菜,剩下的菜葉可餵食母雞,雞蛋除了提供生活所需,蛋殼和雞糞處理後,也可達到施肥效果,促進植物生長。

居家庭園則種植許多不同品種的觀葉植物,他尤其鍾愛天南星科的觀音蓮,被其華麗高雅的型態深深吸引;它們和芋頭屬於同一科別,但有著艷麗的葉片和紋路;例如葉脈鮮明的白脈華森觀音蓮,具有絨布質感的黑絲絨觀音蓮,或者葉柄具有斑紋的斑馬觀音蓮等等。

育豪的家,種植許多不同品種的觀葉植物。

平時的管理工作也需要花費不少心力,澆水、修剪、施肥、換盆、養護……處處是學問。看著植物冒出新芽、長出葉子、開花結果再繁殖出新生命,植物的生長帶給他無限的喜悅。

至於那塊在枋寮的5分地,因為疏於管理,雜木叢生,宛如原始小森林。經過半年左右的時間整理,才逐漸清除雜木,看出原有地形。

台灣夏季普遍高溫炎熱,高屏地區更是,但育豪習慣在大太陽底下勞動,他說:「我當興趣而不是工作,如果當工作,我可能也沒辦法。」農忙時,甚至和媽媽就地搭帳篷過夜,利用夜間焚燒枯木,隔日繼續鋤草、種植農作物……儘管汗水淋漓,但他樂在其中。

不過,看似平淡的農田生活,偶而也有小意外。「有時候我會被從土裡或草叢突然竄出的小動物嚇到;有時被帶刺的植物刺傷手指,或被草叢中的石頭絆倒……」這些插曲都成了家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在田間行動時,他也會用樹枝當作手杖探路,打草驚蛇;但使用樹枝工作不便,這該怎麼辦呢?他靈機一動,利用兩輪手推車當成探測工具,藉此感受地面的高低起伏,避開障礙物,順勢將雜草壓倒,便於通行。

這塊土地,經過育豪和家人這一年來的規畫,已從一片荒蕪逐漸蛻變為有草皮和農作物的土地,拓展種植面積。

那塊荒地,已蛻變為有草皮和農作物的土地。

育豪在這塊土地也種下夢想,將來會在田裡蓋座休憩之所,農閒時可以在樹下吹奏洞簫;期許有一天,能夠邀請視障朋友到這裡感受大自然風情,一起享受悠閒的田園時光。

育豪在這塊土地種下夢想,未來農閒之餘,可在樹下吹奏洞簫。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