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鄭竹君的豎琴之路

文/陳芸英
圖/鄭竹君提供

她留著及肩捲髮,穿著白色絲質洋裝,一台重約30公斤的大型豎琴架在右肩,她撥弄琴弦,歌曲蕩氣迴腸。

2021年,鄭竹君獲得第29屆視障音樂大賽成人組器樂類第二名。賽前,主辦單位播放了一段她的自我介紹。「我很喜歡音樂喔!音樂呢,對我來說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好朋友。我常在想,到底是我圍繞著音樂轉,還是音樂繞著我轉?因為從小到大,它是我抒發情緒的管道,也是我的好夥伴……接下來我要演奏的是《狂想曲》,這首曲子的後半運用近代的聲響,wow!原來作曲家也有這麼多的奇思妙想呀!」那些語助詞顯得親切,那輕快的語調,聽得出她正面帶笑容對著觀眾說話呢!

視障界提起鄭竹君,一定聯想到豎琴。介紹竹君的故事等於為大家上一堂寶貴的豎琴課。

鄭竹君的右肩架著高約180公分、重約30公斤的豎琴,登台表演。

鄭竹君出生於1992年,因視網膜剝離失去視力,從小就看不見。但求學階段她不是念啟明學校,當時教育部推動融合教育,要求視障生得由「家長作陪」,雖然只是半天,卻徹底改變她母親的生活。她原本在一家大型企業上班,為了女兒只好選擇比較自由的保險業。

媽媽發現女兒對聲音很敏感,試著讓她學樂器,包含鋼琴、手風琴、小號、長笛、豎琴……還進入兒童合唱團;而且為了改善女兒氣喘體質,鼓勵她游泳。她曾在一次身心障礙的游泳比賽奪得四面金牌。音樂與游泳佔據竹君的童年,參賽總以優異的成績名列前茅,得獎無數。

鄭竹君也是游泳比賽的常勝軍,曾一次奪得四面金牌。

真正學豎琴在國二的暑假。其實啟蒙老師從小五開始不厭其煩地勸她專攻豎琴,最後打動她的是撥弦滑動的聲音,竟像流水般,如此療癒。

豎琴不但獨特且嬌貴,必須置於25度最舒適的環境下,才能保持穩定的品質;所以夏天一定得開冷氣。另外,除濕又是另一門學問,她的琴板曾因太潮濕而破裂。

竹君家有大、中、小三種豎琴。大豎琴高度超過180公分,共有47根弦,移動靠輪子,搬動則請固定合作的廠商協助。她學的是踏板式豎琴,有些曲子需要手彈琴弦腳踩踏板,若譜上有升降記號得知道甚麼時候踩才不會有多餘的聲音,若遇到比賽和演出,她會依據客觀的環境條件選擇適合的樂器。

豎琴屬於撥弦樂器,踏板式的豎琴共有47根弦。

她勤奮學習,雖然豎琴相對於其它樂器較少人學習,但音樂班只錄取一名。

競爭者到底抱著怎樣的精神爭取唯一的名額呢?竹君說,有一次,幾個學豎琴的同學難得一起聊天,這才發現彼此有個共通點,「我們都像『跋山涉水』或『翻山越嶺』地去老師家學琴。那時還沒有高鐵,有花蓮的同學來台北,我從台北去台南和高雄,原來大家都這麼有決心。」

竹君從高中、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輔大音樂系研究所,總是脫穎而出,成為那個唯一。這意味著她沒有同學,只有上、下屆的學姐與學妹(男生極少)。

孤獨的豎琴之路,讓她十分珍惜與其他人合奏的機會。在學期間,視障的她始終像板凳球員,只能坐在一旁聆聽。平日練習得豎起耳朵,聽出團員翻樂譜、身體的律動感、指揮的呼吸……以了解如何跟團員搭配,空氣中細微的聲音都逃不過她的聽力。這些現象很抽象,但她懂得如何跟著節奏走;聽久了,幾乎可以背下來了。

鄭竹君(右)與其他樂器表演者一起合奏。

某次,學妹身體不舒服,老師找她上場「代打」。所謂「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竹君一上場立刻融入樂團,絲毫沒有違和感;從此老師不敢輕忽這位視障生,就連畢業後,母校的活動也常邀她上台表演呢!

為了精進琴藝,她曾花半年,每月一次飛香港進修,向有名的豎琴老師學習。其中一位在香港認識的朋友今年舉辦慈善攝影展,竹君以嘉賓之姿登台,藉機與當地視障者交流。這趟是單獨行,問她會不會害怕,「不會啊!可以練膽量。」此外她也在妹妹的陪伴下,遠赴荷蘭分享視障者學豎琴的故事,問她會不會緊張,她開心地說:「我可以趁機練英語,順便見見世面囉!」

鄭竹君應荷蘭豎琴節單位之邀,遠赴歐洲表演。

她的個性樂觀開朗,總是微笑地敘述過往經歷。不過,求學期間她也難逃因視障被霸凌的命運。

當年已有盲用電腦,教室有一張光碟,內容不全然跟課業有關。某日,她打開一看,其中一個檔案名為「一百個笑話」,她邊看邊笑。由於螢幕關閉,同學好奇看不見的她到底在聽甚麼,瞬間有人打開螢幕,「哇塞,原來你在看笑話!」馬上有同學向老師打小報告。老師盛怒之下,沒收竹君所有的東西,完全不給她機會解釋,此後她被孤立了。當時年紀小,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心中的不滿,「我就是忍,很不舒服地度過國中三年。」

時間是良藥,現在談起舊事,她顯得雲淡風輕,「我勸大家不要學喔,這方法不好。」她建議周圍的朋友,如果發現身旁有人受委屈,請不要吝嗇伸出友誼之手,「你的反應很重要,因為受傷者正在尋找支持的力量,如果你願意當傾聽者或助人者,就能協助他們度過難關。」

關於就業,由於木質製的豎琴怕雨,豎琴的聲音小得像清泉像微風,表演空間受限,只能盡量選室內,很多學院派的老師不鼓勵學豎琴學生走上街藝之路,所以她很晚才斷斷續續的從事街藝表演,固定的地點分別是台北車站地下街Y區12廣場(最近一次是9月24日下午4:30到晚上8:30)和景平大潤發(一個月一次),時間和場次公布於粉專。

鄭竹君大部分選在室內做街藝演出,這是台北車站地下街。

就在疫情期間,個人或團體表演都停擺之際,她嘗試應徵電話客服,這是她第一次挑戰音樂之外的工作。「很多朋友事先為我打預防針,『你會被掛電話喔!』沒關係,我做好心理準備了。」

上班沒多久,眼尖的主管卻發現問題了。「平常聽妳跟同事互動或應對都很好,可是為什麼坐上電話機前就不一樣了呢?」真正的她是那種合得來則相處愉快,合不來就很難繼續對談的人。電話機彼端是陌生的客戶,兩者未必對頻,無意間流露打工性質,無法全心投入;更或許心裡還掛念著音樂,這讓她感到徬徨,徘徊在音樂與職場之間。

做了三個月的客服,她得面對自己真實的狀況了。

她認為掛著豎琴演奏家的牌子接案的確有困境,但她也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在等待中失去的,所以大量與樂團合作,包括黑視力樂坊、蝦米人生視障樂團……她也是無伴奏合唱(A Cappella)的視障者,意即用人聲模仿或製造其他樂器,那是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和型態,在在考驗她的創作和臨場反應,也藉機展現才華。

歌唱也是鄭竹君表演的一部分。

至於未來,目前正處於梳理階段,最好的狀態仍以音樂為主,斜槓為輔。斜槓泛指兼職,她不怕跨向不熟悉的領域。朋友也為她出主意,「聽你講國中那一段,你的口才很好呀,妳聽得到心的聲音,主持節目應該不錯。」她的聲音有表情,愉悅時語調輕快,感傷時語調低沉,雖然說的是自己的故事,但也反映很多人的際遇。友人靈機一動,「你不是找斜槓嗎?你真的很適合做podcast,你遇到問題會頗析心境,表達感受,連我們聽了都很受用耶!」竹君認真思考把podcast列入未來的選項。

鄭竹君口才好,常上廣播節目,暢談人生故事。

接下來她計畫把所有的才能組合成一個屬於自己的行業,把夢想變成現實。

鄭竹君總是笑容滿面,難怪朋友都稱她「豎琴甜心」。

備註:有關鄭竹君的表演時間和地點均刊在粉專。各界朋友如有音樂商演、公演需求,都可私訊聯絡她。聯絡方式如下:
鄭竹君 Cheng Chu-Chun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