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認同

文/游高晏

思想史的老師問我們,儒墨道法你比較認同哪一家。

其實認同哪一家都不代表我們的個性取向,和處於優勝劣敗的可能,或積極進取,或大愛世人,或遺世獨立,或嚴刑苛法,那些都是以我們簡化理解的習性,帶著既有的印象去套印罷了。

在那樣的社會背景與時代條件下,才會湧現諸子百家,針對當時的國政弊病、時勢動亂提出各種不同解方。他們不是聖人,包括想要成仁成聖的孔子,也是有所求有所冀望的,希望自己的解方,能被在上位者看到、認同,並堅持用心地推行下去。

這樣的冀求有什麼錯嗎?只是經過時間的淘選、後人的不斷改裝利用,每一家似乎都被去蕪存菁了一番。事實上,沒有哪一家的理論在所有社會層面,可以成為一把庖丁解牛的利刃,在世代更迭以後的今天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今天不行,兩千多年前的彼時也不行。

每個人都有習慣的思維模式、不同的成長環境和價值觀。認同哪一種思想,端看個人的內心映照。如果因為它,可以讓人內心平靜,或成為正向的動力,都是可取的,無分優劣。

於我個人,比較認同道家,所謂虛無與消極,也只是後人的慣性解讀而已。 「無為而無不為」是一種適性的「為」,讓人看到自己的自限,仍然心境平和。不隨世事變化起舞;不因社會框架痛苦;也不為他人的期待而生活。莊子筆下的「無用」即為「有用」、「此」即「彼」,在我看來正是此意。我可能就是那棵大而無當的櫟木,因為無用所以活得好好的。當然櫟木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成為不可或缺的風景。或許有走累的人靠著它休憩,也為樹下的小草遮風擋雨。

莊子筆下還有很多「畸人」的故事,雖然他們看來很奇特,卻活得快樂自在,遠超過哪些每天汲汲營營,卻總在擔驚受怕、煩惱不斷的人們。是否我也該接受形軀的殘缺不為所困、安時順處,在與人交流時,才會卸下自我框架、防備盔甲,不至於盲目自大或茫然自卑,也不會因天生障礙受限?

接受本來的自我,並非消極逃遁,而是在紛擾繁雜的世事中保持清明的心,在情緒起伏跌宕時,如鏡子般觀照自我內心根源。除了不介意有用無用,還要能在這個社會上像庖丁一樣「無厚入有間」,不以個人狹見、感官情緒,影響自己對外界的判斷。

不過,認同「此」不代表排斥「彼」,這樣才不算執著於「知」。這樣的執著,常常是人們眼見不為實、耳聽不為真的根源吧。在爭執中不知取捨、難以判斷的時候,找一個自己可以認同的思想理論,回到自己的本心。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