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微朝聖——李如岳跬步台灣情

文/任美玲
圖/李如岳提供

「不管驅使人揹起行囊的念頭有多麼費解或多麼複雜,最終取而代之的也只是健行這麼回事。我們上路了,就這麼簡單。」節錄自《一個人的不朽遠行:聖雅各朝聖之路》

李如岳,一位年輕的視障者,他獨自踏上環島之旅,體驗台灣熱情真善美。

李如岳就讀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身形高瘦黝黑;「黝黑」是這次徒步之旅最大印記,當他隔天到學校時竟讓同學多次驚嚇,他們都懷疑眼前這位就是以往大家所認識的他。如岳雙眼視力僅有零點二,是目前台灣唯一一位念美術系的弱視學生,求學期間曾向淡江大學視覺障礙中心申請了文鎮式放大鏡、放大滑鼠、蝙蝠語音導覽系統。問起為何延畢,他說:「我不懂,大學念四年的這個同意是你自己決定的,還是別人告訴你的?這之中有很多有趣的問題被忽略了,學習克服因襲與恐懼,就能在生活中拓展更多的樂趣。」從這件事不難窺知他性格的叛逆與堅持。

李如岳的獨照,背景為香港。

這已不是如岳首次單獨徒步旅行,只是這一次又更擴大了一點,明知自己只能騰出十天的空檔,他仍毅然決然去「環島」。如岳在十天之中有九天雙腳徒步,從台北關渡徒步至高雄火車站,後搭乘客運至台東,第十天經火車到花蓮與宜蘭,而後轉客運回圓山,圓山徒步回關渡,完成人生首次環島,「但也不是整個過程都用雙腳,我樂於搭便車,我感謝台灣人的熱情。」

如岳平時很少向人透露入自己的生活,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LINE,不曾打過卡,採訪時總顯得不安的他明白說出願意接受採訪的原因,他想要藉此感謝旅途中幫助他的人,同時他也珍惜這些萍水相逢般的緣分。

其實早在這趟環島旅行的前一個禮拜,如岳去了一趟羅東,原本只是想散散心的亂走,卻被宜蘭的風光吸引,他不斷貪食沿路的景色,「總之就是不想停下來。」轉入冬山抵達蘇澳,傍晚經南方澳時意外發現漁港一角有片海灘(內埤海灘),便決定當晚在這灘邊過夜。「一整晚的冷使我無法入睡,昏沉迫使我面對眼下生活的荒謬。看著海風一波波的驚擾,看著朝陽升起,我在猜,覺察時間最好的方式是等待。」

隔天他繼續南下,台九線是唯一的選擇。只是天空開始飄雨,他沒攜帶任何雨具,身處在山間野外面對杳杳無盡的斑駁道路,當下的確有些猶豫;「我常笑自己是傻子,但有時總會覺得,當傻子真好。」他毅然邁開腳步繼續往前,幸運是不久後雨就停止了。因為是唯一條要道,來往的車流越來越多,「真正危險的是一台台砂石車混凝車經過,因為是山路,路窄彎大,雙方都很容易會有視覺死角的問題。」還有一位單車騎士驚訝的與他搭話,他們相互鼓勵後便繼續各自的旅程,「看著他飛快地消失在下一坡彎道上,突然感慨人類發明工具實在是一種必然,不只與環境搏鬥,還與時間搏鬥,速度是人類炫麗的無法自拔的渴求。」

兩個多小時的跋涉,不預期的在轉彎處一輛白色轎車停了下來,「一位的女士從駕駛座探出頭,問我要去哪裡?要不要載我一程?昨晚的疲憊促使我上了車,一路我們交談,分享彼此的生命觀。」這段相遇完全超乎了如岳的預期,「我很訝異這位與我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竟能如此信任我這個過客,在那有限的空間裡,我們如同朋友般愉快的交談彼此。」莊女士要去台東拜訪一位出家師父,如岳便跟著她到了台東。由於她知道他前一晚沒睡,便自掏腰包來支付師父客房的隨喜功德,好讓如岳當天能安穩入睡,隔天當他返回台北,莊女士仍不忘打電話關心他有沒有搭上車,「這段旅程是驚喜的,台灣濃濃的人情味總讓旅行增添出深刻的溫暖。」也許是基於這樣的溫暖,也許只是憑藉年輕力盛,或是出於對生命的追尋,這短暫的旅途似乎還滿足不了如岳對徒步旅行的渴望,他在心裡暗自規畫起……

四天後如岳再次揹起背包。但一如故事的美好來自衝突,一覺醒來,如岳才驚覺竟已經十一點半,當時他確實很猶豫,他有充足的理由說服自己繼續入睡,但沒有,他選擇立即起身,開始全新的旅程。談起旅行時的點點滴滴,如岳的語調輕鬆愉快,「和大多數人一樣,出發前我問過自己是否要對這趟旅程有所計畫,或是在旅行的過程來做些什麼好讓意義合乎情理,之後我想著,難道我不能只是單純地去做一件事?沒有地圖與多餘的道具,就是簡單。」

如岳先是越過關渡大橋,沿著淡水河走向十三行博物館,之後就開始無止盡的迷路。沒有地圖,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定位方法,他靠著以往對車流的經驗判斷想盡辦法繞過觀音山,就在這時他遇上第一位好心的先生,他一臉疑惑,不明白怎麼會有一個傻子在落日時分還走在山間野外,就順勢載他一程,傍晚他順利地到達林口,度過了第一個難眠的夜晚。

數天行走,隨之而來的孤獨感是無法否認也是容易理解的。當他提到這段旅程一天平均步行十一個鐘頭、三千元的旅費、省吃儉用且每晚在便利商店或麥當勞過夜,喝免費的熱水來取暖,疲憊的累積使如岳身心產稱極大的情緒壓力,他回憶,「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不容易感到孤獨的人,我慣於獨來獨往,單獨的生活方式讓我自在;因為長時間徒步非常累,再加上沒有辦法好好睡眠,使我不斷在夜裡飽受無法控制的悲觀,我每天隨著這個意念上升又降落,沮喪後又亢奮,陽光給我希望,也照見我的孤獨,我揶揄自己,或許短時間感受到這麼充沛的情緒,對我來說算是一種進步。」

依然是一路的迷路。每天憑藉太陽來定位朝南走,在縣與縣之間翻山越嶺,第四天如岳終於橫下心,拿出那少得可憐的旅費買了一本地圖集,重新檢視旅途。「迷路是魅力的,但不知身處何處也使我恐懼,每一次的鬼打牆意味著我得花上雙倍的體力來探路,這對我的雙腳開始造成負擔。」但也是如此,如岳對生活有了不同的認識,「我開始覺得台灣人並沒有不環島的理由了。我不在乎對於地理知識的貧脊,但我訝異我對這塊土地記憶之薄弱永遠只是點對點的刪節號,便利的交通與地標性的移動邏輯平化了過程豐富的單一性,距離感的失格使我像在盯著等高的表格掠過卻也不覺得彆扭,緊鑼密鼓如雞肋,也況且台灣也就這點大小了,這還不夠容易?」

話鋒一轉,如岳再次把焦點推回旅徒的過程,並逐一表達感謝。「我真的感謝很多人,每一次的幫助都在次增強我對這次環島的決心。記得我要從新竹通往苗栗時,天色已暗,我從公里數暗自推斷抵達苗栗市區還需要步行五個鐘頭,這時一位老先生騎機車路過問我是否在健行,我表明我在旅行後他便離開,幾分鐘後他騎車回來說要載我到市區,我有些訝異好笑便一路和他敘述我這幾天的經過,更令我驚訝是,他放我下車時竟在皮夾抽出一張仟元紙鈔塞進我手中,且不留痕跡的離去,對我來說,這一張紙鈔是一個不停止的承諾,也再次具體感受到台灣人互助的溫暖。」

在台南遇到三位陌生的大叔,圖左為李如岳。

李如岳是一位輕度視障生,從小便隨父母跑遍各大醫院,但因發現症狀時已錯過黃金治療時期,現只盡力能維持視力的穩定。雖然如此,如岳的父母卻讓他與姐姐一同學習繪畫,並由國小至大學一路美術科班成長,並曾多次獲得比賽肯定,令人驚奇。其實不只他人目光,求學期間如岳也多次懷疑自己,自怨自艾,甚至不願他人知道自己的缺陷,直到他願意接納與改變自己的困境,並在考場中過關斬將,與一般生共同學習與競爭。

在徒步行腳台灣的過程中,他一路檢視生命,路上不時有善意的鼓舞呼應,如岳更加有信心,他告訴自己要學習堅定信念,不可輕易妥協。

「很多人說學生最大的優勢是沒有包袱,但我在意我到底是知道這句話,話還是相信這句話?我認為生命是活出來的,至少在這個階段我願意用個人的行動去理解它,而非紙上談兵,這或許就是理由吧。」回到台北的如岳反覆回味這段過程,在筆記本寫下一句:這不是瀟灑,更像是生存的必要。

儘管那個必要可能是尋求逃脫的出口、可能是創作激發泉源,或是生命史上必須留下的里程碑,不論如何,如岳上路了,回來了,這段光亮與黝黑交替的日日夜夜已織入生命,化為不朽。

這幅素描為李如岳的美術作品。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