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人生瞎半場——賴淑蘭的心路歷程

文/陳芸英
圖/賴淑蘭提供

鳳凰花開,驪歌響起,代表中正大學致詞的畢業生緩緩步上講台,在短短的五分鐘,她用倒敘法細數自己十一年內因中途失明完成碩士、博士的辛酸路程。這段歲月非但沒有擊垮她,反而讓她浴火重生。她說,「這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不斷學習讓我幾乎回復到眼睛看得見時的能力,失明也使我更珍惜當下。」最後她鼓勵大家,「勇於築夢、永不放棄,天助自助就會成功。」在座師生聽了為之動容,不少人熱淚盈眶,掌聲久久不歇。

全盲的賴淑蘭靠不斷的努力,拿下博士學位。

她叫賴淑蘭,五十七歲,台灣第一位本土女性全盲博士。

賴淑蘭從小就是資優生,一路求學順遂,台大畢業後,隨即投入職場。

但不幸的,二十六歲那年她被診斷罹患視網膜色素變性,初期症狀是視野逐漸變窄,眼睛對黑暗的適應能力跟著變差,「剛發病時,同事常說我走路就像是怕踩到螞蟻,臉部表情很僵硬」;四十三歲視力惡化,幾乎無法繼續工作,她只好選擇提前退休。

四十六歲那年她成為全盲者

後天失明的人並不少,單她這個毛病,全球就有一百五十萬名患者,遑論其他疾病致失明者。

在視力逐漸消退而終究成為盲人的二十年歲月中,她很不原意別人知道,因為一般人對於視障者的觀感並不佳,而她在「不願意別人知道」的狀況下,孤寂的迎向失明之路;一直到進入教會,因為找到了可以講困難的地方,她的心境才有了轉環的餘地。

但實際生活的實踐卻困難重重。由於中途失明者沒有天生盲人的聽力與平衡感,一旦失去視力,不只失落感嚴重,安全感也盡失,「這種感覺就像你一個人被孤伶伶的留在這個世界上。」

民國九十年賴淑蘭拿到重度視障手冊,對於這新的生活,她的問題比答案多。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我要如何學習做一個看不見的人?」她冷靜思考後,決定從最基本、最簡單的「走路」開始學起,同時接受專業的「定向行動」訓練,也就是設定一個方向,讓你安全到達目的地的課程。

這過程讓她備嘗艱辛,她說:「沒有經歷失明,不知道『學』當盲人的難度有多高,即使在熟悉的家中,也常常撞得鼻青臉腫。」

她北上受訓半年,才成功踏出第一步。

賴淑蘭回憶學走路的過程說,台灣確實是個有人情味的地方。有一天她搭車到啟明學校,下車後,車上的人朝著她大喊:「左邊一點……右邊一點……」深怕她撞到東西,「這些人不認識我,卻齊一地這樣子喊,讓我覺得很感動。」

但學會了走路,要走到哪裡去?

她問自己,「難道要成天窩在家裡嗎?要去學按摩嗎?還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甚至問自己,「你還能做甚麼?」因為一個人要活下去,總得找到值得活下去的理由,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條出路。

後來她得知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開設了「復健諮商」相關課程,便去旁聽,沒想到竟然聽得懂,而且發現這領域深深的吸引她,她重新燃起繼續念書的希望,她在心裡發誓:「我要考研究所!」為了證明自己可以,她開始準備。

儘管在黑暗中摸索的過程處處碰壁,但並沒有打倒她,賴淑蘭靠著「聽」書苦讀,連最難的統計學還找了家教;讓她在數月的準備下,考上高師大的「特殊教育研究所」,為人生的下半場揭開精彩的新頁。

賴淑蘭從小就很會念書,但她並不愛念書,儘管台大畢業後順利考上碩士班,但並沒有繼續深造;沒想到現在再度考上研究所竟在失明之後。

二○○二年的夏天,賴淑蘭重返校園,然而她所面臨的困境,超乎想像。

她舉例,當時的語音箱只能念TXT檔,無法念DOC檔,所以她得先寫成TXT檔再請美編幫忙弄成DOC檔;但若要更改就麻煩了。

她當年碩士論文的題目是「成年視障者對輔助科技需求程度、輔具使用狀況暨相關服務取得狀況調查研究」。她請A工讀生打字,隔天,讓B工讀生把題目念一遍,她念道:成年視障者對「補助科具」需求程度……她覺得不對,請B工讀生再念一遍,仍然是「補助科具」,她說應該是「輔助科技」。這也難怪,因為這兩位工讀生都不是相關領域科系的學生,錯誤率的確高,這說明連「聽」、「打」都得大費周章,可見念書寫報告的難度:但她不氣餒,光盲用軟體就學了三套。

值得一提的是,碩士班的教授為了鼓勵學生做研究,曾允諾,「你們只要有一篇投稿的論文被期刊接受,就可以得滿分……」當時教授給了她一個題目——人工電子眼的發展對特殊教育的衝擊,結果賴淑蘭真的拿到滿分,教授稱讚她有念博士班的潛力,建議她把目標放在成人,以自身的經驗分享給中途失明者;於是她去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簡稱「成教所」,旁聽黃富順教授的課,她的努力不懈獲致黃教授的認同。

這對賴淑蘭而言是運氣也是機會,她決定考博士班時,當時教授們對她年過半百、全盲的身分有一番考量;但黃富順教授看上她力爭上游的精神和決心,向其他教授保證她是可以念博士班的全盲生。

年過半百,賴淑蘭美麗動人,經常出遊。

在賴淑蘭的人生裡,如果「全盲」是缺點,「會唸書」算是她的優點;她想一個有智慧的人應該認清自己的劣勢,開展自己的優勢。

二○○六年她如願進入中正大學「成教所」博士班就讀,而她也不負眾望,除了順利修習課業、通過資格考外,她的博士論文「成年失明者參與意義治療方案對生命意義感影響之行動研究」,因兼備量化、質性研究,且國外亦無相似的研究而深俱研究價值,故獲得評審教授們的一致肯定,給予93分,並獲頒代表第一名的斐陶斐榮譽會員,賴淑蘭開心不已,這算是另類「回報」黃教授當年的力挺。

賴淑蘭是個聰明人,她把困難當機會,以追求學問的方式當作療癒心靈傷痛的良藥,同時進一步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後來她進入大學當講師,希望將這份經歷分享更多人。

「我能做的有限,只希望我的生命經驗能喚起同學的同理心,不要再用既有的認知去瞭解別人的世界。」熬過心靈黑暗期的賴淑蘭,把自己的生命故事當成教材,讓學生瞭解生命可以更寬廣,而且這種寬廣能讓學生接納更多生命的不可能與不如意。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與慢性疾病的增加,很難保證每個人的生命都能以同樣姿態走完全程,賴淑蘭就感嘆若年輕時有機會接觸身心障礙者,自己就不必耗費許多心力去適應一個全盲的人生,因此希望學生透過學習而瞭解生命的不同面向,實際體會另類人生。

這是一條人煙稀少的路,從茫然到釋然,她有感而發的引用聖經說的,神允許人遇見苦難,是便於體會受苦者的感受,從而知道如何安慰別人。因此,苦難可能是化過妝的祝福。

頂著台灣第一位本土女性盲博士的頭銜,賴淑蘭在逆境中求學的精神常被當作盲生的榜樣。生性樂觀開朗的她,漂亮動人;受訪時不時大笑,她喜歡笑,開心的事笑,不開心的事後來解決了也開懷大笑,更多時候笑自己的人生。

因為失明,她不能再靠以前看得見的想法和動作去生活,所有的習慣、想法、行動都必須改變而成為一個新的人,就如受洗的基督教徒脫去舊衣,穿上新衣,成為新造的人;所以她開玩笑的跟先生說,「你不錯啊,猶如有了新的老婆了。」沒想到她先生說,「最好不要。」因為賴淑蘭以前很能幹,現在他得自己來了。

她還曾在一個活動場合對著年紀比她輕的男生大喊「哥」,他很疑惑,賴淑蘭解釋道,「我失明至今才十一歲,你在盲界很資深了,當然叫『哥』囉!」

去年底,賴淑蘭將這十一年的視障歲月寫成一本自傳《人生瞎半場》,描述失明後的她如何從谷底再出發,過著另類人生的日子。這是一本生命之歌,她的下半場人生因限制,反而轉化為「開創新局」的契機。

賴淑蘭出版「人生瞎半場」,描寫自己從谷底出發的心路歷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賴淑蘭,請閱讀《人生瞎半場》,在新的一年也讓自己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