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八元發票

文/黃如輝

父喪後的某日,母親丟給我一疊夾好的發票,跟我說這是你爸真正手尾放的東西,笑著說看能不能託你阿爸的庇佑,中個小獎打打牙祭!這是父喪後母親難得的玩笑話,我抱以微笑點頭呼應。

電視常勸說「臨終遺言」要好好地說道別,看著躺在急診床上的父親,佝僂身軀骨瘦如材,嘴巴插管被強迫張嘴卻無力說出「痛」,無力的連道別也說不出口,父親生前講求體面,絕不會讓自己病前不堪的樣子,在我眼前出現,因為他常自豪出身「陸軍狙擊兵」,身材精實。眼前連呼吸都無力的父親,我不忍痛苦折磨,我一句話不想說,我知道生離死別是必須,只希望父親人生最後時刻,菩薩能悠悠的無痛帶走父親,不要在這受人世間的病痛與人情牽絆,能飄逸的登得彼岸過著他的快意人生。

處理完父親的身後事,想起好久沒寫日記,寫完後就放空自己,待在書房聽輕音樂,附庸風雅搖著手中威土忌杯,看著書櫃想著今晚應該取哪本來讀,瞥見書桌上那疊發票,心想今晚父子心電感應來兌個統一發票,很快地心情就脫離對數字排列的期待,抿了口威土忌用光速心網捎了簡訊,通知彼岸的父親,這疊發票「槓龜」喔!看了發票金額「八元」,心想到底父親是買什麼東西,好奇地掃了發票QR碼,手機跑出了購買「報紙」,內心彷彿電流穿過回憶,唉!思念原來是這樣的滋味。

學歷史的我,一直會用發票紀錄特別的人、事、物,將發票註明事情原委,或是去了哪個地方?和那些人同行?買的東西與內心的感受。內人常恐嚇我,未來家中兩小人,要是看到我端出來用發票纪錄的成長纪錄本,裡面一張張發票還加上纪錄,會認為父親像個帳房先生是來要債的。

仔細端詳父親的那疊發票,幾乎都是鎮上同一家連鎖超市,再細看,去的是兩家不同門市,時間大約都是早上七點左右,從發票時間推估兩家門市相差約三十分,這下我內心大概知道,為何有時上班途中會看到父親騎自行車,原來就是每天早上奔赴兩家不同的門市買報紙,分成兩家買是父親退休後每天既定行程,父親常說可以多要一張發票,樂趣就是兌發票,也無怪乎父親常說兌發票中小獎,買報紙的錢就有著落了。

報紙,一直是父親年輕到過世前每天不離手的東西,有時父母親常為小事鬥嘴,報紙就成為彼此攻伐的武器,父親總認為自己出身與學歷不好,看報紙就是知識的來源,父親常碎念母親不了解報紙代表知識,井蛙觀天不了解世界變化;而母親總認為父親看完報紙就好發議論,彷彿自己就是「仙覺」未卜先知,而因為報紙引起的戰爭我早已經習慣,只要關上耳朵壁上觀就好。

其實,報紙在我家還有另一種含意,就是我有剪報的習慣,只要報紙報導大到政體改變小到名人訃聞,通常都是我剪刀下的聖品!所以父親都會購買兩種不同「立場」的報紙作為我剪報來源。父親雖然好發議論,時常和我意見相左,例如爭辯同婚與否,雖然對於「天性自然」父親就是無法接受,雖然互有立場彼此交鋒,但這也是我和父親難得的意見交流。

從小我對父親都有「敬畏」的感覺,更多的是畏懼的感覺,從小我的數學理解能力就很差,所以成績常常就是臺灣傳統信仰的翻版,也就是長年連莊「爐主或頭家」的境界,每當發成績單回到家的那一刻,我永遠難忘父親那「黑桃K」的樣子,外帶一頓竹筍炒肉絲。此後隨著年齡增長,父親始終讓我敬畏演變成相敬如冰。

祖父在小鎮開設食品行小有名氣,每逢中秋或春節爐傳統大餅就是熱門商品,父親就自動歸隊,一身「西點師傅」打扮,無薪加入趕製隊伍,總愛吹噓他今天幫了多少忙,但我總笑他是「爐邊大將軍」,因為他只將每個蛋黃酥擦上蛋液,雖然如此,父親卻很少帶回蛋黃酥,哪怕是NG的蛋黃酥,只依稀記得他碎念過「君子不取」。

由於父母親婚姻不受家人祝福,從小我對「祖父母」的感覺是疏離,更多的是無語的懼怕,雖然同住小鎮卻極少會有見面的時候,婚後沒多久就搬離祖父母住處自組家庭,由於大伯父未能得子,我是長子兼祧長孫,卻未能改善父母親在祖父母心中的地位,所以「長孫」的稱謂,我總是顯得意興闌珊,但父親卻絕不許他人半點耳語,我想這是他能立足家族中驕傲的事。

念幼稚園時,最討厭的就是父親招呼坐機車要去「賣餅的阿公」那,用「賣餅」來區分是因為,我和弟弟口中常說的阿公是開礦油行的外祖父,父親幾番糾正我們兄弟但習慣改不了口,父親只好自我妥協加註標示。父親為了承歡膝下,但卻沒勇氣帶著我們兄弟去,只好偷偷的在市場的另一頭,趕著我們兄弟下車,敦促且看著我們穿過豬肉攤、魚攤到食品行,下午休市的市場無人安靜,黯黑光線與散不開腥味總讓我頭皮發麻,百般不願前行卻又回不了頭,眼前的亮光處不是喜悅而是緊張地開始。到了食品行一貫的行禮如儀,見了祖父母很少有笑容回應,也記不得是否有喊過我們兄弟的名字,過場之後我牽著弟弟快速脫離,市場的黑暗我至今不曾忘記,看到父親就是回家,這是何等開心!

前面說了由於求學成績不好,高中畢業後我便留校擔任雇工,畢業後第三年才考上夜二專,其實我也就是運氣好蒙上,曾聽父親友人轉述說「您爸逢人就說你考上農專,不簡單喔!」這樣的轉述才知道原來父親會以我為榮!

念書對我而言,從國小到高中畢業典禮流程,大約能領到「畢業證書加全勤獎」,在班上我就是中午吃便當的閒人一枚。念農專的期間是我人生很大的改變。農專期間僥倖地陸續擔任副班長、班長職務,也是夜間部屈指可數的社團負責人,除了畢業證書外,還領了「學業獎」,雖然只是張A4紙,填了我的名字蓋上校名的朱紅大印,這時我才知道擁抱知識與書本是如此快樂,我開始大量的閱讀,由於難忘對歷史的喜愛,開始喜歡臺灣歷史、臺灣傳統建築與文資,我學著透過文字投書報紙、參加讀書會等,表達對臺灣歷史與文資保存的關心與看法。

寫小品文,是我們家三代人的「隱性」基因,聽父親轉述祖父是當時日治時期高等科畢業,聽說在那個年代當個學校教員是沒問題的,祖父過世後整理遺物我搶救不少祖父寫的文書與文件,不少是祖父的日文俳句、思母短文及與友人出遊的小品文章。父親雖然只有國中學歷,但字體秀氣頗有祖父的風格,常見他的工作桌偶有一小段抒發的小品文,印象最深刻是他寫給我的「勸結婚」,文章磅礴躍於紙上,開篇即「家業無以為繼;何以處世立人」就先數落我一番,大有不結婚使父親難以面對親友與歷代祖先的感慨。到了我寫字基因就差多了,有時看了自己寫的日記,竟會「頭為之暈眩」足見難以入目。

學著將自己對於時政、歷史、文資保存等看法,投書報紙或發表於學術期刊,父親成為我的報紙最佳蒐尋器,只要投稿文章出現在報紙,父親就會將報紙摺好,放在我的茶桌上,下班回家媽媽就對我使眼神地說「開榜」,意味著今天文章被報紙刊出了。

由於報紙被賦予剪報和投稿的功能,父親如送報人每天都會出現在我的茶桌上,這樣的習慣經年累月被豢養著,如同呼吸空氣的自然,直到去年底父親陸續因為染上新冠與帶狀泡疹,身體和體能似乎一夜間迅速衰老。有天下班回家父親告訴我他因為回診只能買到一份報紙,下班途中看他騎著腳踏車,原來是從醫院回家後,趕著要去買報紙。我以為的「剪報」歷史習慣,是父親多年默默豢養出來的習慣。原來,我以為投稿的人文情懷,支撐讓我勤於筆耕是天天為我買報紙的父親。

看著日期最後的一張八元發票,正是父親發病過世前的第三週,那時的父親已經步履蹣跚,母親曾不只一次碎唸父親注意自己的身體,買報紙有比自己的健康重要嗎?最後的一張八元發票就如昨日的歷史,白天還能去超市買報紙,當天晚上急忙地送父親到急診,此後醫院與急診室來來回回,總能聽到父親用盡力氣的交代,要我自己去買報紙,我總是無情又有力地回答:「買報紙我會處理,你照顧好你自己」,此後到父親去世前的三週,我和媽媽每天輪流買報,但父親再無能力從文字堆中看到我投稿的文章。

那夜,安靜無聲,加了淚的威士忌,苦澀早已失去該有的酒香,滑過喉嚨後直鑽內心讓我心痛欲裂,廉價八元的發票紀錄了昔日的歷史,也附贈我每顆思念的眼淚,臨終前沒說出口的,我想說:爸!平時雖然有如最熟悉的陌生人,但我沒有不喜歡你,因為我知道你始終關心我和家人,我會繼續伏首案上勤於筆耕,心靈相通的話,我們就在報紙文章偶然相遇吧!

備註:本文為2023年文薈獎「大專社會組」佳作作品,由文化部及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並獲主辦單位同意刊登。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