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重訪麥迪遜之橋

文/林聰吉

美國作家華勒的知名小說《麥迪遜之橋》出版於一九九二年,這本書描寫的是一段中年之愛。在丈夫與一對青少年子女到外地參加活動期間,鄉下的農婦法蘭西斯卡邂逅了攝影師金凱德,兩人在短短四天,從偶然相識到發展出刻骨銘心的戀情。後來金凱德希望法蘭西斯卡離開她的家人,從此兩人為愛情遠走,但卻被法蘭西斯卡拒絕了。

儘管深知金凱德才是生命中的真愛,但是法蘭西斯卡認為對家庭的責任比自己的愛情更重要。金凱德在法蘭西斯卡的家人由外地返回前黯然離開,兩人從此不再連繫,但卻終身深愛對方。故事結尾是法蘭西斯卡收到了金凱德過世後遺留的隨身相機,而法蘭西斯卡也要求子女,在她死後把骨灰灑在與金凱德訂下愛情盟約的麥迪遜之橋。

《麥迪遜之橋》一出版就連續三年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一九九五年被拍成同名電影,也成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當時我曾看過電影版本,對於由克林伊斯威特、梅莉史翠普飾演的男、女主角演技印象深刻。在兩人的詮釋之下,這段夏日鄉間譜出的戀情,像一首在下午茶咖啡桌上讀的小詩,靜謐而悠遠。男、女主角的相遇,是炎夏樹蔭飄然而下的落葉,雖然意外,但卻也覺得命中註定、自然而然。影片中沒有太多激情,藉由不經意的交談,男、女主角分享了彼此的看法與價值觀,然後在溫吞、緩慢的鏡頭下,感情逐漸被加溫。至今一直記得女主角在男主角即將離去,掙扎於家庭責任與自身愛情兩難的畫面。午後的燠熱小鎮突然下起一場大雨,望著金凱德坐在老卡車,就要踩足油門而去的背影,法蘭西斯卡由沉靜、默默流淚,終於嚎啕大哭。

今年三月在報上得知原著作者華勒逝世的消息,梅莉史翠普在電影中最後哭得肝腸寸斷、痛徹心肺的畫面就一直浮上腦海,總覺得心底深處有個幽靈鬼魅在召喚。後來找到《麥迪遜之橋》的中文版本,細細地讀了幾遍。

相較於電影,作者所出版的原著有許多對男、女主角背景的描述。金凱德四處飄泊、自由不羈的個性是書中一開始就呈現的焦點。法蘭西斯卡所居住小鎮的保守民風、緊密人際網絡也是作者一再鋪陳的背景。在真實的人生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凌空而降,環境造就了一個人,也束縛了一個人。瞭解了更多背景資料,就更明白男、女主角的別離結局其實才是理所當然,如果法蘭西斯卡最終選擇拋家棄子,隨金凱德而去,反而就落入言情小說的陳腐情節了。

正因為法蘭西斯卡不忍捨家人而去,這段愛情才不斷令人回味。擦出的火光要綿綿長長,那只能是一盞發出幽光的油燈,如果星星之火成為燎原大火,那註定很快就要熄滅。若是法蘭西斯卡選擇決絕地跟了愛人離開,以男主角四處為家的個性,兩人的愛情大概難以為繼,「相愛容易,相處太難」不正是所有戀人在分手後都有的感嘆嗎?愛情如冰似火,箇中滋味常令人難以割捨,但若要從此相守,愛人會變成家人。人過中年,明白當家人要比當愛人需要更多的感情、包容與承擔,沒有了這些,兩人世界中的愛情恐怕很快化為烏有,而有了這些,愛情可以在兩人生活的日常,無刻不有。

書中的主要場景麥迪遜之橋,是位在美國愛荷華州麥迪遜郡的一座廊橋,確切的名稱是羅斯曼橋。廊橋是美國早期連接各地農業道路,所興建的木造橋樑。為了防止橋面因雨水侵蝕而腐朽,所以在橋的上方又加蓋了木造的廊頂,現有的廊橋已不多,也都被納入當地古蹟保存。而書中的攝影師男主角就是為了拍攝古蹟廊橋,不辭千里來到小鎮,因問路而結識了女主角。羅斯曼橋隨小說、電影的風靡而成名,聽說常有遊客帶著花來此懷想那段沒有圓滿結局的愛情,現在橋邊有一家販賣紀念品的小店,而通往羅斯曼橋的道路則早已改名為法蘭西斯卡路。

小說虛構的故事,竟造就了世間多情男女往來憑弔的景點,也許如真似幻、不計現實的愛情才是真愛情,而老於世故的人都只能是紅塵的俗物。也許這個夏天,我原不該再重訪麥迪遜之橋,對愛情的感動要留給當年那位在電影院裏的青年,在中年之後,又斤斤計較詳讀了原著,只是庸人之舉罷了。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