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水圳的流離

文/林聰吉

記憶中的故鄉有一條貫穿小鎮的水圳,水圳綿長,但卻時窄時寬,窄的地方約莫五、六公尺,寬處則有三、四十公尺。平日水也不多,但總緩緩而流,從不間斷。

家中附近有一間在水圳旁臨時搭建的小麵攤,也不知何時來的,從小就看到麵攤老板在圳邊洗菜洗碗。麵攤從裏到外就只他一人打理,是一個留著小平頭的精瘦漢子,有著剛直線條的方臉。大家都叫他老翁,其實他也不老,而故鄉的方言也從不稱上了年紀的人「老翁」。現在回想,也許他是姓翁,而加上個「老」字,只是鄉里人家彼此的暱稱罷了。

老翁說話有著濃厚的鄉音,一聽就知道他是當時俗稱的外省人,也許是退伍的大陸士兵,也許是國共內戰後的逃難客。下午約莫兩、三點稍有空閒,老翁就拉把圓凳坐在門口,安靜燃起一根根紙煙,像一座很久以前就立在那裏的雕像。或許只有從戰亂時代走過的人,才有那麼沉重的心事吧?!

老翁麵攤不遠處的圳邊是一家雜貨店,店裏一對夫妻整天進進出出,忙裏忙外。他們像是魔術師,總能從小店的不同角落,拿出各色雜貨,供應村內所有人家的日常所需。有時他們順手在桌子底下就拖出一個瓦缸,用湯瓢挖起一團味噌,撕下牆上的日曆紙,就這樣包著味噌給了客人。有時他們在架子上翻找,一下子就在數十個玻璃罐中,盛出一小碗客人指定的醬菜。魔術師給的驚奇當然不只於此,衝天炮、捕蠅紙、檳榔、香燭、各色文具與五金用品等,皆一應俱全。

水圳轉了幾個彎,一大片竹林後方是一座屠宰場。清晨四、五點,就會不斷傳來豬隻哀淒的嚎叫,然後是血色的污水汩汩流入水圳。早晨上學路過,腥紅圳水,還有岸邊白色七里香所交織的顏色與氣味,常讓人有種迷離的幻覺。只一水之隔,竹林後聳立的灰黑建築像是冥王的租界,對當時只是小學生的我而言,死亡想來遙不可及,但卻是眼前所見的近在咫尺。

水圳繼續向前流去,有人在水道最窄的那段上方,橫架起一塊塊長木板,搭了幾十戶違章建築,而我的小學同學阿旺就住在其中一間。常拖著兩道黃鼻涕的阿旺不愛讀書,每天早上,老師用藤條抽打小考不及格的學生,總少不了他的份。我常和阿旺在他家廝混,因為房子是懸空架在水圳上,所以地板下會不斷傳來潺潺水聲,聽起來有種置身山野之間的空靈感。有次他說要上廁所,接著轉身退了幾步,掀起牆邊的一道污舊的布簾,乍見角落地板有個洞,只要雙腳一跨,所有大小排泄物就都從洞口進了水圳。

十幾年後,新當選的縣長說要改善市容,大力清除整理了水圳旁的環境,最後在整條水圳加上水泥蓋,原本水圳流經的地方,不是成了馬路,就是成了停車場。水圳不見了,圳邊的麵攤、雜貨店、屠宰場、違章建築也消失了,當然其中的人也都不知去向。那時我已離鄉了幾年,有時回去,常迷失在小鎮四通八達的馬路,兒時的景物、地標皆已不復見,故鄉早已成了異鄉。

近來讀了報紙,聽說現在的縣長想讓水圳重新呼吸,準備移除水圳上所有的水泥蓋。還打算在水圳邊種楊柳,舖上步道,讓沿岸的居民可以漫步其中。我不太在意政府所許諾的水岸美景,卻只好奇想像水泥蓋掀開的那一剎那——

也許老翁會端了碗熱騰騰的陽春麵走了出來,也許雜貨店老板會從口袋裏掏出一只糖果罐,笑吟吟的問我,「怎麼好久沒來替你阿公買煙了呢?」也許阿旺會鬼鬼祟祟地繞到我身後,悄聲告訴我:究竟他把老師的藤條藏在那兒。歲月無情,但這水啊!還是一直緩緩流著。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