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我的後山花蓮隨筆——跟著立霧溪去旅行

文/野筆

上次有預告,在花東縱谷行後,今天我們準備要去台灣的重要景點,從中橫延伸到花蓮的國家級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聽說這段行程,沿路的風景非常險峻、漂亮,是沿著立霧溪而上,走台灣開發史中非常艱辛的中橫公路,相信這趟立霧溪之行,絕對是精彩可期。

早上起來,又是一餐美味的早點,今天飲料從米漿改為清香的英式紅茶。吃飽後,我們直接上車,今天不用去車行旅行社報到,直接上車出發,最阿彌陀佛的是,今天坐的終於是希望中的九人座小巴,計程車司機byebye囉。其實,原本考慮我們視力不方便,尤其老婆又有身孕,原本公司還貼心的想把我們換成昨天的計程車,讓我們不要那麼擁擠,我們當然是拼死命的據理力爭,聽到連今天幫忙開車、引導的先生都笑了。對了,介紹一下,這位先生叫阿汶,是花蓮的當地人,年紀大概三十幾歲,導覽講解得非常清楚,人又非常細心,今天果然獲得救贖啦! 司機大哥,再見囉,哦,結果路途中還真的又遇到昨天的大哥,被派跑另外一批生意,這家旅行社生意也太好了吧。

下了車,我們的第一站是花蓮東北端的清水斷崖,聽說是往宜蘭的必經所在。 清水斷崖分成三層,第三階位於斷崖最下一層,可以傾聽一陣陣的海浪聲。海浪一潮一潮,由南往北,難怪司機阿汶說如果不小心掉下去,說不定就是沖繩島見囉!浪潮真的非常澎湃,不管是用聽的還是用看的,都令人身心無限遼闊,視野幾乎是能天之涯海之角。另外,這裡也是蘇花公路起點,看了這麼險峻的環境與地形,難怪花蓮人說要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很難,這不知道有沒有像蜀道難,難以上青天那樣入川的感覺。但光這樣,一道又一道綿延不絕的浪潮,真的就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穿透式的感染力。感受著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力量,遙想這片太平洋的盡頭,海的另一端,難道就叫做天涯囉,哈哈!但是,反過來想,也能體會,後山,尤其花蓮、台東的居民,在交通安全上,真的是這樣的辛苦,颳大風、下大雨,要安全回家,這樣一個要求,都是這麼困難,也能表示,原來一件事情的兩面是這樣的迥然有異。

從崖口走回來,大家上了車,真的還是要說,今天的司機阿汶實在非常的細心,對我們的行程照顧得相當仔細又貼心,最重要地,我們這趟的太魯閣旅程,終於可以擺脫小黃以及那位大哥,改成用九人座車來跑太魯閣線,行動上面仍然還是非常方便。但,你如果沒有開車過來,也沒有搭到像我們這種九人座的話,你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改搭公共運輸,要到太魯閣的話,可以去乘坐花蓮的免費遊園專車以新城(太魯閣)站為轉運站,共分藍線、紅線及綠線3條路線。全程車藍線從新城開車後,經太魯閣加油站、遊客中心、砂卡礑、燕子口步道東口(下車)、靳珩橋(上車)、綠水到天祥折返,回程停靠長春祠、太魯閣加油站、回到新城車站,約每30分鐘1班車,新城車站末班車是13時,天祥末班車則是14時30分,當然這都是以假日的時段來講。

區間車紅線、綠線則分別負責新城至布洛灣以及布洛灣至天祥兩條路線,像過年那種節日,會10分鐘就發一班車,班次更為頻繁。當然,還是沒有我們小車跑得靈活,但是畢竟九人座,我們還是很環保喔。

離開清水斷崖,我們開始準備轉進太魯閣國家公園。太魯閣的入口是一個用來紀念開發中橫公路的閣口牌樓,上面大大標註「太魯閣」幾個字,也宣告我們的立霧溪旅程正式開始囉。你會問我,你對於太魯閣線怎麼這麼清楚,呵呵,其實司機車上有導覽說明啦,不然你以為野筆很神是不是,我只記得阿汶的那句話:「花蓮嗎,就這樣,好山!好水!好無聊。」所以山水風景,請盡情享受吧,還是那句如果想喝下午茶、吃日本料理與牛排、逛街,請去北市東區,那裏歡迎你!開始進入太魯閣峽谷囉。

這裡來講一下,這條台灣開拓歷史上,超級艱辛的路段,我們的中橫公路,它了不起的歷史始於民國三年,原為日據時期依「五年理蕃計畫」發動太魯閣戰爭,利用原住民在立霧溪峽谷的傳統道路基礎上開闢的理蕃步道,民國四年完成埔里、霧社經合歡山,直達太魯閣、花蓮的步道,命名為「合歡越道路」(合歡越嶺道路)。其中合歡埡口(大禹嶺)至太魯閣之路段即為目前中橫公路主線東段。霧社至合歡埡口(大禹嶺)之路段則為今台14甲線。中橫公路主線西段則大部分與「大甲溪警備道」路線重疊。

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爆發,為挹注日本帝國日漸衰弱的國力,於三十九年將合歡越人行山道東側的部份路段,拓寬改建為汽車道,以便日軍,因戰爭所需,而掠奪台灣珍貴的山地資源。光復後,國民政府在民國四十年4月進行南北兩線探勘,在四十四年6月底,蔣經國親自率領退除役官兵,踏勘原日人擬開闢之中線,後因此線地質不佳而作罷。四十五年6年6月中旬,蔣經國再次率隊自谷入山,由西向東,對北線作最後一次的勘驗。7月7日,由臺灣省政府公路局成立的「橫貫公路工程總處」開啟了中橫開路、規劃、建造、鋪路等一系列的工程,由當時的行政院長俞鴻鈞主持。此工程動員了1萬多位退伍的國軍兄弟。

中橫公路在開工之後,由於颱風、地震等天候影響,曾發生過不少意外。第一件重大死亡事件是在年民國四十六年十月發生的,由於清晨發生一起地震,導致正在進行架橋灌漿的工程毀損,公路局的工程師靳珩先生,被地震落石擊中,墜落山谷身亡。當時沒有精密先進的工程設備,所以開路工人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十字鎬與炸藥,因為炸藥控制不當而發生的意外也有不少。後來又發生過多起死亡意外,經統計因工程意外及天災而殉難的有212人,受傷者702人,平均下來每公里犧牲1人,太可怕了。然而從太魯閣到天祥這一段20公里的道路,都必須通過懸崖峭壁,以及堅硬的大理石岩,因此開此路段的通顯得特別有價值,這一段道路的橋樑隧道也都特別多,成為中橫日後最主要的景觀。千辛萬苦地,中橫公路,終於在比預定的日期提早半年完工,整個工程費時三年九個月十八天,花費約四億三千萬元,為台灣史上非常重要的工程,也是可以讓我進來欣賞欣賞的重要道路。

進了太魯閣峽谷,首先,我們到了一處叫做長春祠的地方,這裡聽說是當時開拓中橫公路,所不幸犧牲在此的工作人員,共212位,他們埋深在此的紀念祠堂,重點這座祠堂還改建了兩三次,聽說舊的地點,還在走山落石坍塌時被土石淹沒,哇!偉大呀。不過,附近的河床,怎麼看起來有被開墾時,堆置一堆一堆的土堆,難怪聽說花蓮地區,水泥公司開墾的很嚴重,甚至還有某些山區,從空拍看起來,有內部完全被掏空的情形。文明與環境,真的是個很難兼顧的課題呀。尤其這裡又容易受地震走山、環境變遷等影響,聽說原本這裡還有飛瀑的奇景,但是因為水勢的減少,可能是水彎從某個地方穿出,原先的飛瀑就不再出現了,實在好可惜,難怪有人稱呼這裡為「消失的飛瀑」。

上了車,我們繼續沿著美麗、陡峭的立霧溪沿線逆流而上,不知道有沒有經過流芳橋跟九曲洞,沿路都太漂亮了,沒有特別說,還真的分不出來。而因為下一站是動人卻危險的燕子口,所以路上,到了一個可能是管理站的地方,阿汶下車,幫我們借了一人一頂安全帽,不要懷疑,就是安全帽,不要忘了這裡是穿越中央山脈,落石多呀,想要保著你的頭就乖乖戴上去吧!

下了車,這裡開始要步行一段不小的距離,為什麼呢?沒有什麼,就是這裡真的很漂亮,不下來走一遭,實在很可惜。就這樣,司機開車先到這段的盡頭,一座白色的橋那邊等我們,我們就三三兩兩,一邊走走,一邊欣賞美景,也有人拿起手機,沿路照相,耳邊也不斷聽到一聲一聲悠長的鳥鳴,就不知道是不是燕子在叫囉。

走在公路旁,欄杆邊,我們還真的沿著立霧溪往上,溪的另一端,山頂崖上充滿了許許多多因山崖受泉水湧出而形成的特別景緻,一個又一個的,大大小小漩洞,看起來真的是有種千姿萬態的無限遼闊,印入腦海裏面的大自然每個畫面,真的是無窮無盡。不過,這段距離還真的很遠,走在公路旁,也真的有點難走,畢竟太靠近馬路,這裡是省公路耶,還是靠邊站安全,好不容易,我們終於走到會合處了,不過經歷過的美景,也真的值回票價。

上了車,我們繼續往天祥方向進發。快到天祥之前,我們下車看了看這裡出名的慈母橋,以及旁邊陡坡上的慈母亭。聽說當時因為開拓中橫公路,正施工到這,預計要造座橋。當時,有個工人,他的母親,每一天都會藉由一根粗繩,將做好的便當吊過來給每天為了開中橫而上工的兒子,後來被當時的行政院長 蔣經國先生知道,就特別將這座橋取名為慈母橋,旁邊的涼亭也稱為慈母亭。我想,好險當時不是他的小三、小老婆送便當,不然這裡不就變成小三橋了嗎?橋的旁邊,山頭上還有一塊著名景點叫做青蛙石,好像是從橋上某個角度看,這塊石頭很像一個蹲伏的一隻大青蛙,所以這裡的人就把它稱為青蛙石。另外這裡風景也非常險峻、秀麗,聽說這裡是立霧溪源頭,兩條河流的匯集處,所以旁邊的地名也被稱為「合流」。至於是那兩條河,就不要問我喔,誰記得住呀!

看完了大青蛙,上了車,我們再往前開了一會,來到了應該是台灣最出名也是最漂亮的休息站之一,太魯閣公園內,中橫公路上的天祥。其實很疑惑的,我東看西看,這裡實在看不出跟文天祥有什麼關係,是蓋公路要有氣節嗎?當然到了這裡,重要的就是中午用餐,通常來到太魯閣,中午都會來這裡用餐,為什麼呢?起碼外面的停車場才足夠各個大大小小遊覽車停泊。但是這裡的餐點可是不便宜喔,我們選了一家有點像中式自助餐的店,點了兩份套餐,菜是山野菜,肉當然有鹹石板豬肉、山豬肉香腸、白飯、竹筍湯,再來個自釀的麥香紅茶,真的很有山間及原住民的風味,尤其阿美族的醃肉是台灣出名的,讓我們受不了誘惑,再加點了單點180元的石板鹹豬肉一份,好吃、好吃,好貴、好貴。

吃飽了,穿過停車場,站在山間崖邊,欣賞著附近盛開的梅花,其實比起顯得嬌弱的櫻花,梅花在每個冬季綻放,更有一種飄逸的感覺,當然太魯閣山勢綿延,真的要看櫻花,這裡當然也有,不過晚一點來,才能比較欣賞得到。這裡出了個插曲,在騷動原來忽然跑出了隻猴子,不只如此牠看起來還是隻猴王,忽然衝出來,伸手過去搶一個老美手上的食物,其實之前就有人提醒她了,但通常歐美人接觸野生動物機會比較多,對於他們的警覺性也比較低,果然就吃了台灣猴王的虧,希望她受傷不要太嚴重,重點野生動物也要小心感染問題。

接下來的行程,因為考慮老婆懷孕的關係,還有當然也是比較擔心我們視力的緣故,阿汶建議我們不要跟著大家去登山步道行走,我們只好走了一段,爬到附近的岳王亭上面,欣賞美景。坐在亭內,也真熱鬧,一會有日本人,一會來些韓國人、香港人,果然花蓮有個國際機場,真的很方便,也能吸引許多國際旅客。 望眼看去,附近還有個吊橋,排隊走了上去,不要問我為什麼要排隊,這裡不是碧潭那個吊橋,太多人同時上去,我保證你有很大的機會跟下方的縱谷擁抱一下,跟這個世界來個告別。上了橋,果然還是那樣的搖搖晃晃的,每次只要到了各地吊橋,我總是懸著一顆心,跟它一起搖搖晃晃;尤其吊橋扶手通常都一段一段,中間一定有些鐵片固定,所以沿著扶手走下去,手絕對會敲到,手自然就得放開再抓,這樣走起來,對於不用眼睛看純粹用手摸的我,實在不怎麼方便,下來只感覺累壞了。但是縱谷上的風景也實在夠迷人的了,風在耳邊吹,雲霧在腳邊過,其實自然界的一切,離自己也能那麼的近。

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花蓮的超級景點「七星潭」,記得是花蓮不是太魯閣喔,我們已經出來了,立霧溪已經準備進入太平洋了。七星潭,當地人已經改稱為月牙灣了,因為早期的七個小潭,早就已經因為淤塞或者種種原因,已變得早不復存了。

下了車,往海灘走去,七星潭,我還是習慣這樣稱呼,是個前面礫岸,後面漸漸變得有點像沙岸的美麗海灘。雖然我把他稱為砂岸,但這裡的砂礫其實非常的粗,跟西部海岸不一樣,整個踩起來有點那樣刺刺的感覺,但因為非常的多又厚,踏上去,整隻腳還是會陷進去,一步一步走過去,實在有點像太空漫步,留下來的腳印可能還超過小潘唱的澎湖灣。偶爾彎下身,還可以撿到些形狀有趣的石頭,多數都是一顆一顆的大小石粒,有的已經被沖刷的非常光滑,有的還是相當的又尖又刺,不管什麼型態,這一定都是身旁那些浪潮的雕刻傑作。但也因為顆粒較粗,老婆一直叫我坐下來、躺下去,我都say nono,奇怪,她屁股不會感覺很刺嗎?走一走,踩踩砂礫,吹吹海風,看看浪濤,就非常滿足囉。

上了岸旁,走往一邊的馬路街道,附近有個聚集的小市集,有賣香腸、烤肉的,有賣飲料、烤魷魚的,甚至連椰子水都出來了,果然是我們這些遊客的救贖呀!手捧椰子水,嘴叼烤魷魚,我這個形象,多麼愜意,人生呀!這時,海風又慢慢吹來,找個靠岸的位置坐下,大家輕鬆地吃著東西、聊聊天,雖然多半不認識,人之間的距離有時也並不怎麼遙遠。看看我們這車上面的朋友,有馬國來的,也有新加坡的,更有大陸青島來的,就不知道有沒有隨身攜帶個青島啤酒,只知道他們這對小情侶是自己安排自由行行程,大概也是被台灣一條龍,綁死人的劣質旅行團嚇怕了吧。沒關係,想玩,問野筆,哦!還真的問我了咧,原來他們明天會繼續南下墾丁,再繞上去高雄兩、三天,我就建議他們,如果自由行,時間充足,住在高雄就可以去看看台南西側台江溼地的海岸風貌,雖然過程我還得介紹岩岸、沙岸的台灣海岸線,我是住海邊嗎,還管介紹這個!不管如何,都希望他們旅程愉快,下次來記得送我一罐青島啤酒就好,謝謝、謝謝。

日頭漸漸西落,之前有說過,東部地區因為中央山脈的關係,日落比較早,所以我們也正式要來慢慢收心囉。回程時,我們經過了一間腹地超級大的大理石工廠,聽阿汶以前也在這邊工作過,對呀!花蓮也是一個大理石出名的地方。這趟旅行,其實還有很多景點並沒時間拜訪,像鯉魚潭就是個值得去走走的地區,雖然記憶中小時候有去那裡踏過船,但是好地方就是值得一去再去,下次一定要去看看。

回到市區,到了火車站附近,阿汶把我們兩人先放了下來,因為一早就把行李拖了出來,所以我們不用回去民宿拿我們的行囊。下車後,跟車上的大家道聲bye,我們就趁著列車時間還沒到的空檔,就跑到車站斜對面一家較出名的麻糬店,再補買些比較有品牌保證的麻糬。沒辦法,很多人還是吃這套,講實在的,手工、非手工是真的有差,不然為什麼還有保存日期的差別呢。至於品牌,可能還是有限吧!起碼,人好多呀,但是總要來個小確幸,試吃、再試吃,也來再保留,或者說回憶一下花蓮這裡的好滋味。

兩集的花蓮行,讓我們真的覺得很舒適、放鬆,也真的具有西部地區所沒有辦法帶給我們那樣不同的風貌與感受,謝謝這片後山的土地,一定有機會,下次見囉!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