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水晶肥皂與《紅樓夢》
文/林聰吉
《紅樓夢》是華文世界著名的古典小說,也是許多當代作家一再推崇的必讀經典。而我從十餘歲時當起文青開始,就興沖沖買來《紅樓夢》供在案頭,已不知陸續翻讀了多少遍。只是春去秋來,自己於今青春已老,這數十年來竟不能把一部《紅樓夢》讀完,翻了又翻,讀了又讀,還是難以與書中的世界起共鳴。
年輕時讀不下《紅樓夢》,大概是因為當時陽剛氣盛,老覺得賈府娘們太多,實在與自己的氣味不合。每當讀到寶玉與眾多賈府女眷嘻笑,然後一把笑倒在賈母的懷中,就不免要對這奶油小生搖頭,然後只能掩卷長嘆了。《紅樓夢》當然還是一部文學鉅作,只是以自己當時讀書的脾胃,《水滸傳》、《三國演義》大概才是首選。
中年以後讀《紅樓夢》,已能著眼於其中寫的人世滄桑、浮生若夢。也能瞭解為什麼許多作家如此推崇,原來其中故事布局、人物刻劃之精巧,是其他文學作品難以望其項背。但是正因為自己也歷經了一些世事,卻反倒覺得和《紅樓夢》的世界還是沒太多共鳴。這樣的格格不入和年輕時閱讀的疏離感不同,大概是中年以後對自己的生命基調已經有了定見,而這樣的定見(或者是偏見)是與看重文學價值的作家們不同的。
正因為現在已能體會浮生若夢,所以總覺得《紅樓夢》人物太精太巧,精巧得讓人有點生膩。無論是服飾、飲食、言詞、心計等,皆樣樣考究、精心布局,其實《紅樓夢》多數篇幅寫的就是人生大觀園,繁華盛景、美不勝收。而也正因為這景寫得太盛太美,寫的是富貴人家的景致,最後還是讓我這尋常百姓心生疏離,而難以跨入大宅門內了。
好的小說擅長於出入想像與真實之間,但是凡夫俗子的真實人生過久了,就知道生活就是生活。日子一天天過,且過得日日紮實,坦白講,還真沒什麼想像的餘地。常聽人說:人難免一死,所以人生要過得精彩。但精彩是什麼?年輕時有過的追尋、思索、游移,現在好像都有了答案。很小的時候,家裏無論是洗衣、洗澡,用的是長方大塊的水晶肥皂。後來不知換了多少種洗衣粉、柔軟精、沐浴乳,幾年前卻突然想起水晶肥皂,從此又開始用起又大又便宜、無色無味的水晶肥皂。
半輩子翻讀了《紅樓夢》,明瞭自己以前讀不懂或是看不慣的是他人繁華繁複繁瑣的生活場景。看懂的是書中的結局:富貴人家終究的傾頹與離散,就如同水晶肥皂之於我,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從原點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