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一日一世

文/林聰吉

鬧熱一個夏天的蟬鳴終於結束了,像一場每年固定的慶典,蟬鳴聲總是大約始於端午,而終於中秋前後。其實三個月不是蟬的生命週期,多數的蟬只有一個月的壽命而已。但是這一個月要等待多久呢?一隻蟬的蟲卵,視蟬的不同種類,要在土壤中埋藏一年到十七年不等,然後幼蟲爬上樹枝。一到夏天就破殼而出,只要一出蟬蛻,羽化的新生命就可張翅而飛,大聲鳴叫,成為一隻新生的蟬。

古人常在故去的家人口中放一塊蟬形雕玉,用意就是期待逝去的生命,有一天也能像蟬一樣羽化重生。然而古人或許只看到破殼而出的新蟬,卻不知道在暗黑地下十餘年的等待。如果一隻蟬十餘年的等待只換來一個月的生命,那人生百年,需要多久的等待來換呢?

百年也好,千年也好,光陰如光影而過,人生一瞬,有時也竟只是在一夜一日之間。

坐在往大阪市區的地鐵,看著車窗倒影,回想過去兩天在市郊開的學術研討會,別人或自己說了什麼已記不得了,腦海中只有和朋友們去居酒屋的滿堂笑語聲和生啤酒。過了中年,如果不讓生活成為一種令人生厭的慣性,那就只能在腦中培養出自動過濾喜怒哀樂的心理機制了。忘記苦的,只記得樂的;忘記一直在肩上的重擔,只記得偶爾放下擔子的短暫喜悅。

夜晚走進大阪市區,熙攘的人潮由四面湧來。路旁幾個年輕人逕自放了音樂,賣力跳起了街舞,口中還忘我地隨音樂唱和著。忽然身後一陣騷動,是一群高校女生,手拉著手,也唱起了歌來。我聽不懂歌詞的含意,只知道那必定是首青春舞曲,才會讓這些年輕女孩如此鮮活雀躍。逛著逛著,走進另一條街道,兩旁有麻將館、圍棋社、象棋社,往裏探頭一看,卻多是老人們的聚會,安靜而有序。

隔天一早,去了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天王寺,雖然建築物多是二次大戰後才重建,但仍不失古風。寺裏正進行超渡往生者的法會,誦經聲不絕於耳,我在迴廊佇立,感覺誦經聲就在樑柱間來回穿梭。不知已在多少寺廟聽過誦經,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經文,卻都覺得是遠古洪荒傳來的靜定。後來又去了以骨佛著稱的一心寺,從一八八七年起,這座寺院每隔十年,就把信徒送來的往生者骨灰,匯集塑成一尊阿彌陀佛像。聽說數萬人的骨灰才得以塑成一尊佛像,我在堂前與骨佛對看良久,原來歷百千萬億劫後,我與那麼多有緣眾生的相遇,也只能是凝眸一望而已。

當晚就離開了大阪,回想在這都市的一夜一日,竟是看盡了一世的青春、衰老與死亡。過了一世之後,真有來世的重生嗎?我突然記起南方島國的新蟬,關於牠們漫漫幽黑的蟄伏,以及短暫夏日的高飛與鳴叫。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