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文學地景

文/林聰吉

清清冷冷的暮冬下午,車在水傍山間穿梭,迂迴了幾次終於找到演講的會場。這是一個新的藝文地景,一小塊依著山丘,遠眺出海口的樓台聚落,讓人一下子就在清冷中找到暖暖的安頓。

演講的主題是關於前兩年才過世的詩人周夢蝶,雖然年輕時就有隨手翻讀各家詩作的習慣,但是周夢蝶的詩卻是這幾年才接觸的。很早就聽說這位總是一襲長袍,一頂棉帽的「詩僧」,愛在詩裏隱含許多佛家哲理,當時我的年少輕狂認定生老病死還是遙不可及,所以往往就選擇在他的詩作前卻步了。

後來因緣際會開始讀起詩人的作品,雖然很多人都說他的詩清越孤絕,但我卻老看到他詩作裏的澎湃熱情。這時才知道自己來晚了,因為在他的詩作中,映照出不少自己多年來尋尋覓覓所經歷的峰迴路轉。很多人都以為佛家要人杜絕一切有情,其實學佛者總是有情,否則那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學佛就是在無常世界中懂得應對有情的萬物,慈悲與智慧是學佛者的兩門大功課;因為慈悲,所以勇於承擔、拿起,而若真有智慧,就知道何時要鬆手、放下。回首半生的來時路,讓自己魂牽夢繫的所有人間事,不就只是「何時該拿起」、「何時應放下」兩件事嗎?

詩人早年在當時台北文人常聚會的明星咖啡廳樓下擺攤賣書,而我生也晚,讀大學時初到台北,曾附庸風雅刻意路過位於重慶南路與武昌街交叉口的明星咖啡廳。但是彼時詩人的書攤早已不在,只能悵悵然到滿是書店的重慶南路逛逛。前些日子無意間又走到了明星咖啡廳,驚覺重慶南路上的書店竟也大多不在了,此時才知人去樓空的不只是這座城市的文化地景,還有那個世代創造的人文風華。

也曾走訪另一個文化地景,只為滿足所閱讀過小說的文學想像。那是南方澳的漁港,坐了幾小時的車,只想尋覓黃春明〈看海的日子〉女主角白梅的足跡。透過作家的筆,白梅這位孤苦的妓女,卻投射出一個偉大母親的身影,三十年前初讀此小說曾有的感動,至今記憶猶新。來到漁港的那天也是清冷,沒有作家筆下人潮洶湧、漁獲滿載的鬧熱盛景,只見幾個老人在漁港前的媽祖廟下棋聊天。「不知他們是否聽過白梅的故事?或者甚至知道白梅後來的行蹤?」我兀自望著灰濛濛的天空想像著。

就像詩人的書攤,白梅和她那一世代人的溫暖人情,恐怕也從此難覓了。信步走進媽祖廟,才知廟裏由第一層到第三層,依序供奉著木媽祖、玉媽祖、金媽祖。世事無常,媽祖也以多變的形象示人,想來媽祖還是有情,不忘開方便之門,要以各種面目來渡化腳下的芸芸眾生。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