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她的母親節曾收到一棟房子
文‧圖∕陳芸英
「母親節快樂!」
五月是母親的月份,母親節前夕,無障礙科技協會的辦公室同事就常對著多
名視障媽媽喊「母親節快樂!」其中點譯中心的工程師林秀媛心裡也在盤算,今
年的母親節,「兒子會送什麼禮物給我?」
在記憶中,兒子送的諸多母親節禮物中,最令她難忘的是「一棟房子」。
林秀媛先天失明,原因不明,小時候她還有些微的視力,因此國小是位走讀
生,國中才到台北啟明就讀,並完成高職的學業。
儘管視力不佳,但並不影響她追逐愛情和擁有家庭的權利,「不過我希望對
方也是視障者,因為視障者比較有同理心,而且我看過太多明盲結婚不太幸福的
例子。」畢業後,她在按摩院認識現在的先生,他在三歲因出麻疹而失明,兩人
從相識相戀最後步上禮堂。
婚後,她的先生希望有自己的孩子,這時秀媛卻有顧慮,「因為我家裡除了
我之外還有一個姐姐也失明,我擔心是遺傳的關係;如果將來孩子也看不到,那
就不好了。」因為她充分瞭解失明的痛苦,不希望下一代步上後塵。
倒是他先生非常有信心,他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平日理佛,相信佛法無邊,
也相信宗教的力量可以幫助家庭更好。受先生的影響,秀媛決定生孩子,而且兩
人共修佛教。
懷孕期間她更虔誠念佛,希望以信仰的力量祈禱孩子健康。「我記得在產房,
聽到孩子的哭聲,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問醫生,『他的眼睛怎麼樣?』」醫生翻翻他
的眼皮說,「OK,沒問題。」當時孩子的視力是她最大的負擔,她聽到醫生的回
答後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之後的月子也做得很愉快。
有了兒子後,她全心照顧他,不假他人之手。視障媽媽帶孩子不但辛苦且需
要智慧。她舉例說,孩子開始學爬時,她就在地上舖軟地板,以防摔傷;開始學
走路後,她則在孩子的衣服上繫鈴鐺,只要聽叮叮噹噹的聲響就可以判斷孩子在
哪裡;帶孩子外出也要想辦法,例如到公園玩時,她就先跟孩子說,「媽媽叫你
的時候你要回答,你要玩什麼都要先告訴媽媽,如果你玩完溜滑梯想玩鞦韆,也
要過來跟媽媽說你要玩鞦韆,」這些方法雖然麻煩了一些,卻可以讓孩子充分享
受該有的戶外活動。
不過養育孩子的過程最大的困擾是無法確定孩子有沒有發燒,溫度計的刻度
對她根本不管用,「我後來用一個很笨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嘴唇貼他的背,用來
感覺溫度是否偏高,」秀媛強調她的嘴唇非常敏感,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兒子到了幼稚園大班,開始發現自己的媽媽跟別人不一樣了。有一天,孩子
告訴她,「你以後不要到幼稚園來接我下課,我想自己搭娃娃車回家。」她聽了
很難過,「媽媽是擔心你的安全才來帶你的,」另一個原因是希望他放學後直接
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然而每當她打著手杖到幼稚園接孩子上下課時,兒子的
同學都對他投以異樣的眼光,「你媽媽為什麼看不見?」
秀媛覺得視障家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她也只是盡可能跟孩
子溝通;幸好孩子上小學後逐漸懂事。「有一次孩子說要帶同學到家裡玩,我很
高興,準備了一些甜點招待他們,」他們進門前,秀媛就聽到孩子跟同學耳提面
命,「我的爸爸媽媽看不到,你們等一下看到他們要先打招呼說,『阿姨叔叔好!』
回家前要說『再見』喔,如果你們沒打招呼的話,他們就會覺得你們不是個好孩
子。」這些孩子一進門果真就叫人,秀媛聽了很安慰。
至於小孩的功課,她的解決方法有兩個,一是送到安親班,一是申請保育員
幫孩子看功課;此外,只要孩子換老師,她都會請孩子跟老師說,「爸爸媽媽看
不到,想要老師的電話,還要問什麼時候打電話給老師最方便?」在電話中,她
直接跟老師溝通,請老師特別關照,「這種情形,一般老師都願意幫忙。」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最煩惱的是遇到孩子的青春期,」這時期的孩子會
唱反調、會頂嘴,他不愛讀書只愛上網玩電腦,而且玩到很晚,秀媛不諱言,為
了規勸孩子不要沈溺於電動,母子兩常起爭執,吵了很多架,「因為玩電腦玩太
久我會擔心他的視力問題,」孩子有時為了躲避媽媽的則備乾脆到別人家玩電動。
秀媛說,身為一個視障母親,她不怕苦,最怕的是孩子的叛逆期,很多人都是在
孩子的叛逆期溝通不好,導致孩子的行為偏離了正軌,「孩子都有迷失和叛逆的
時候,我的心願就是在孩子身邊協助他並陪他走過那一段,我會耐心的等待,我
認為孩子在叛逆和迷失時,唯有父母能在旁邊引導他。」
小時候兒子不聽話她會動手打孩子,大了才不打,「我認為打孩子只是服他
的口但不能服他的心,我希望他能心服口服。」於是秀媛用盡心思跟孩子對話。
孩子的個性很拗,他們相處時,做媽媽的她都得退一步,等兒子氣消了再進一步
跟他溝通。
「我的態度是寧可讓他回到家裡玩,也不要逗留在外面,因為在家裡至少我
看得到,如果在外面得隨時打電話叫他回來。」有一次她就用感性的口吻跟孩子
說,「爸爸媽媽都看不到,如果天黑了,你還沒回來我就會很緊張,拿著手杖到
外面找你,」兒子想像母親單獨一個人摸黑拿手杖尋兒的畫面,似乎有了領悟,
從此只要天一黑他就回家,沒讓她擔心。
秀媛是個盡職的母親,她在孩子國二才出來工作,那時只是兼職,一個禮拜
上兩或三天的班;直到孩子念高中才全職,主要是希望全心全意照顧孩子。
兒子似乎了解母親的付出,母親節的禮物從沒少過。小時後孩子用卡片表達
心意,會告訴她卡片上寫的和畫的是什麼,有一次他在勞作課做了一棟房子,他
就把那一棟立體的房子送給她當母親節禮物,「我記得屋頂是尖的,有煙囪,左
右有窗戶,戶外是一片草原,」她像寶貝似的把它保管起來,儘管不是真的房子,
但孩子的心意已經表達無疑。
國中以後就是買小東西給她,例如錢包;高中以後的母親節禮物偏向美食,
例如他知道母親喜歡吃素的披薩,他就找爸爸合夥,買個大披薩回家,讓她吃個
過癮。
最近幾年讓她印象比較深的是孩子帶她去買鞋,親自為她挑選、為她穿上,
她感覺溫暖無比。
兒子雖然還在叛逆期,但狀況已經一點一滴在進步中。現在回家會跟她分享
一些事情,常常是她在浴室洗澡,孩子在浴室外一直說著學校發生的事;秀媛很
享受這種倒吃甘蔗的甘甜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