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左側區塊
|  |
:::中央區塊
|
|
|
|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聾啞團體挑戰「千手觀音」 文/編輯部
二零零四年雅典奧運後緊接著殘障奧運會登場,在典禮儀式中,中國殘障人士的舞蹈「千手觀音」驚艷全球;二零零五年大陸中央電視台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中,獲得最多掌聲、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節目也是「千手觀音」。透過媒體轉播,有超過十億的人口欣賞過「千手觀音」�.戲
裡舞者優雅曼妙的舞姿、美侖美奐的造型、變化萬千的動作,讓觀眾的感官和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和洗禮。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獲得最高評價的表演團體,成員全都是聽不到任何音樂節奏的聾啞人士。
「千手觀音」共有二十一位舞者參與演出,平均年齡為十七歲,最小的只有十三歲。他們隨著樂聲,分秒不差的舞動,二十一個人的表演感覺是一個人的演出,二十一個人從頭到尾只看到第一個人臉,他們動作一致,整齊畫一、弧度優美,一般人已經很難做到,更何況是不曾聽過音樂甚至
任何聲音的聽障人士。
「千手觀音」屬於「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該團成立於一九八七年,是中國大陸唯一登上世界兩大頂級藝術殿堂——美國卡內基音樂廳、義大利斯卡拉大劇院的文藝團體,他們用特殊的藝術表演,表現對生命的熱愛,成立十九年來,足跡遍及包括港澳臺在內的中國三十多個省份,出訪亞洲
、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四十多個國家,被譽為「全球殘疾人的形象大使」。
二零零二年,「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開始探索文化市場,在兩年半的時間,演出兩百七十四場,成為世界唯一走上商業演出道路的特殊藝術表演團體。該團團員有視障、聽障、肢障、智障等各種障礙別。由於長期相處,團員中的聾人也可以說話,盲人也會手語,每次一起吃飯時,聾人總是
幫盲人盛好飯才會自己吃;出去玩,聾人也會牽上盲人的手,帶他們去撫摸這個世界。很多時候,聾人說出含糊的話,只有團理得盲人能夠明白,而盲人一個手勢,也只有團裡的聾人知道他要什麼。他們沒有化粧師,每次上場前,都會相互檢查化粧存在的問題,女演員給男演員補粧、聾人
幫著盲人化粧,還要相互糾正、練習動作,以保證舞臺的演出效果。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儘管知名度不低,不過被廣泛討論還是拜「千手觀音」之賜。幾年來從最初的十二個演員,發展到如今的二十一個,並多次出國演出。尤其是在二零零四年雅典殘疾人奧運會閉幕式上的表演,更是技驚全場;而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也讓「千手觀音」的成員更上一層�
荂A而他們背後艱辛的故事更讓人好奇。
「千手觀音」的創作靈感來自哪?它是為這些聾啞的舞蹈者們量身打造的嗎?
「千手觀音」的導演叫張繼鋼,家鄉在山西,山西有雲岡石窟,他多次到雲岡石窟看到這樣的千手觀音,當時是一九九六至九七年間,他就計畫在兩千年推出「千手觀音」並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聾啞孩子演出。
「千手觀音」成名之後,受中央電台之邀參加春節晚會表演。
由於春節晚會節目太多,主辦單位希望該節目可以控制時間在三或四分鐘之內,但是「千手觀音」整個音樂和舞蹈全長五分五十四秒,秒秒精彩,導演心裏捨不得剪,因為太好看了。
張繼鋼兩次到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的現場採排,每次給孩子們走臺、對燈光,每次完成一整齊的動作底下就鼓掌;就連配合音樂、擺\個動作,底下也鼓掌。後來他們要求主辦單位先看他們表演一次再決定怎麼剪,結果看完之後有人問,「這是剪短的嗎?」答案是沒有,「怎麼這麼快呀�
A覺得還沒看過癮就沒有了。」
面對一群聽不到聲音,卻又要求動作統一協調,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張繼鋼說,第一,團員看老師指揮,第二,認真的看旁邊的演員,第三,心裡默默的數節奏。老師準確的指揮跟踱步,是讓舞者抓準節奏的關鍵,要真正領略每一首樂曲不同的特色,獲得感動,他們更有特殊方式,那就是用耳朵、用身體還有用手去觸摸音箱上、音量傳出來的時候,打在
外膜上的震動;換句話說,就是叫摸音樂。指導老師第一步的工作就是要逐一幫助舞蹈演員們擺\出正確姿勢,然後再用手勢把音樂的節奏傳遞給他們,引導他們起舞。
由於聾啞人聽不到聲音,所以在演出的現場,有四位藝術團的手語老師分別位於舞臺四角,用手語指揮聾啞人演出,也就是靠手勢進行舞蹈。例如說,「『你把頭再轉過一點就好了,』這句簡單的話他們聽不著,你得跑過來把他們扳過來,定位角度;又如打節拍,數節拍,雖然他們聽不到
音樂,但是手語老師就是他們的耳朵,他們隨著音樂的節奏用優美的手語傳達給觀眾。」
排練的時候,老師把他們的表演錄下來,前面有個大螢幕,每次練一次,就放一次,他們雖然聽不見,但是他們可以看,每個人知道哪個是他的手,就知道自己的位置,一遍一遍地練。誰做動作做錯了就在手上劃一個叉,如果劃了十個叉就是說明錯了十次,要譴責自己,使他們的身體有一
個強制性的記憶。
沒有音樂的舞蹈教室,讓這些聾啞孩子們走向人生舞台的道路十分辛苦。聽不到外面世界的聲音,這些孩子只能用身體其他的感官來感受節拍,他們整齊劃一的動作,是成千上萬個夜練習得來的。例如他們無法掌握節拍,對一些內心的感受根本無法做出來,需要老師一點一點的去輔導,手
拉手去教,很簡單的動作,需要不斷重複。又如伸出手的動作,為了求一個弧度,每個人必須規定好尺寸伸出去,而且不能再改,一下到位,否則就不勻稱了,就不好看,這個難度也是很大的。
張繼鋼坦承,每次演出前的排練、走臺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每天在不同的演出場地間轉換,他們沒有時間排練,所以每次的走臺,都是他們排練的時間,他們會抓住一切機會進行排練,常常是忘記了吃飯、忘記了一切。他們是執著的,不到最好,沒有任何人提出休息。
二零零四年九月,在雅典殘疾人奧運會的閉幕式上,「千手觀音」一舞世界驚。該節目正式接受春節聯歡晚會是在表演前一個月,時間很短,為了保持好的演出狀態,聾啞人每天都要早起跑步,很多演員剛從南方回來,在瑟瑟的寒風中臉吹得生疼,每天都從早上排練到深夜。
張繼鋼說,這些聾啞孩子的排練非常刻苦,因為「千手觀音」這個作品不允許\有個體,只允許\有共體,就是大家來共同完成一個形象,所以這些孩子從早上五點半起床,早晨起來後開始要跑步,吃飯在一起,排練在一起,就是培養他們這種集體主義的團隊精神。
觀眾看完整個「千手觀音」的表演之後,大概除了記得站在第一位的舞者邰麗華的臉,其他都看不到了。這也是他們重視團體合作的作法。這群孩子們特別好,真是沒有在裏頭爭自己的名利這些事兒,而邰麗華是團裡的臺柱,但是從她開始,她就起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她什麼事情,在藝術
上她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但是在下面非常謙讓。張繼鋼說,「我給我們這二十一位聾啞人孩子很多的人說過,他們的任務是不允許\把臉暴露出來,這個作品在絕大多數的時候,只允許\看到一個臉,而且還不是邰麗華的臉,應該是菩薩的臉,不應該是演員自己,應該是進入角色,角色是觀
音,應該是觀音菩薩。所以這樣的話,我們的孩子都懂得這個道理。」第一次在扮演千手觀音的時候,張繼鋼認為她笑得太過分了,一般人說笑不露齒,她一高興就把牙齒露出來,他認為這是不行的,「我就說你不能笑,應該是安詳的,應該有慈愛的、安詳,結果她一做又太嚴肅了,又繃
起臉來了,她現在這個表情是經過很長時間尋找的,找到這種安詳的、心平如水的這麼一種情感。」
至於為什麼挑聾啞孩子表演?有人說「千手觀音」所展現的是一個非常沉靜的、恬美的世界,所以適合聾啞人士演出。不過張繼鋼覺得讓聾啞孩子表演「千手觀音」算是一個教育,讓他們懂得接受別人的愛,如果你是一個善良的人,自然有一千隻手伸出來幫助你;邰麗華則說,「因為我們
無法用語言去表達別人的關愛,但通過手,通過表情,通過我們的肢體語言可以去向關心我們的好多善良的人們送去祝福、幸福、平安,並感謝所有關愛我們的人們。」
「千手觀音」自從在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一鳴驚人之後,到今天為止,在網路上由觀眾評選的「我最喜歡的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千手觀音」一直高居榜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