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左側區塊
|  |
:::中央區塊
|
|
|
|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走在田埂上 文/沈抱樸
淡水一帶還看得到綠油油的稻禾,附近的山林在春天可說繁花錦簇,非常熱鬧,「你該知道自己住在都會的郊區吧?」我問國。
知道,如果靠近田埂,還聞得出稻麥的味道,「其實我小學三年級遠足時看過稻田。」小學三年級離現在將近三十年了,「那時你的眼睛還殘存一點視覺喔?」
沒錯,國說,那僅有的一些光覺讓他記得郊外遠足得經過一段「細細長長」的田埂,同學踩著輕快的步伐沿著「窄窄」的小路走過去時他緊張得很,因為眼前一片模糊,沒走幾步就跌一跤,不時跌進稻田裡,就在他沮喪的當兒,一個聲音從背後傳來,「不要怕,老師揹你!」他鬆了一口氣,終於得救了;趴在老師背上,他跟其他同學一樣享受難得的田野風光,周圍蝴蝶飛舞,稻禾迎風搖曳,好個愜意的遠足。
回到家後,他得意地把老師揹他走田埂的事告訴媽媽,「啊?什麼?」媽媽嚇了一跳,原來宋老師懷有身孕,而且之前班上突然出現的幾位代課老師就是因為宋老師流產請假之故。當他漸漸長大,知道那一次愉快的遠足是在宋老師冒著「危險」的情況下完成的,心裡充滿著說不出的感激。
國的求學過程中最難忘的還是宋老師,她除了對學生很有愛心之外,經常鼓勵大家寫日記。寫字是國的罩門,作業本上淡綠色格子看不到、字不太會寫,即使會寫也常寫到格子外面,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寫。日記寫完了,那些筆畫像被五體分屍般散佈在簿子的四面八方,沒人看得懂他寫些什麼;不過宋老師很厲害,她可以東拉西拉,把他寫得亂七八糟、零零碎碎的筆畫湊在一起,猜出日記的內容,還念給大家聽,而且很稱讚他的求學精神呢。
他小小的心靈得到鼓舞,上課更認真,考試一直名列前茅,即使後來使用點字書也一樣,在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國的成績帶給他比明眼人更多的自信。
我聽了他的童年往事後覺得很符合現在流行的「尋人啟事」,他今年剛從研究所畢業,成為台灣第一位拿到工學院碩士學位的視障生,這等成績足以找出宋老師並當面謝謝她;然而國不希望大張旗鼓,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找她,我相信宋老師如果知道有這麼一位學生至今對她念念不忘,應該也會期待這美麗的會面吧。
|
|
|
|
|
|
|